在街道層面的績效考核中,權重的設計需緊密結合基層治理特點,強調公共服務、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等核心職能。以下是基于相關政策和實踐案例的權重分配框架及設計要點:
一、街道績效考核權重設計原則
1. 戰(zhàn)略導向性
權重需反映街道年度核心任務(如鄉(xiāng)村振興、平安建設、民生服務),與上級目標對齊。例如,楊市街道將農業(yè)農村、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、平安建設等列為重點考核領域。
2. 公平性與動態(tài)性
相同崗位權重保持一致,同時根據(jù)年度重點動態(tài)調整(如突發(fā)公共衛(wèi)生事件時提高應急管理權重)。
3. 定量與定性結合
經濟指標(如項目完成率)采用定量考核,服務質量(如群眾滿意度)采用定性評價,避免唯數(shù)據(jù)論。
二、典型街道考核指標及權重分配(以楊市街道為例)
楊市街道對村(社區(qū))的考核采用 “目標管理80% + 民主測評20% + 獎懲加減分” 的復合模式:
| 考核維度 | 具體指標 | 權重分配 | 說明 |
|--|--|
| 目標管理(80%) | 農業(yè)農村工作 | 約25-30% | 含集體經濟、耕地保護等 |
| | 平安建設(信訪維穩(wěn)、安全生產) | 約15-20% | 實行“一票否決” |
| |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治理 | 約15% | 如垃圾分類、河道整治 |
| | 黨風廉政建設 | 約10% | 作風紀律與廉政風險防控 |
| | 民生服務(醫(yī)保收繳、養(yǎng)老服務) | 約10-15% | 側重群眾滿意度 |
| 民主測評(20%) | 村級民主測評 | 10% | 村民代表參與評分 |
| | 街道級測評 | 10% | 領導班子綜合評價 |
| 獎懲得分 | 表彰加分/通報批評扣分 | 不設上限 | *表彰+5分,市級通報-2分 |
> 注:各單項指標先按百分制考核,再根據(jù)預設權重折算為標準分。
三、街道權重的特殊性設計
1. 側重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
2. 強化民主參與
民主測評占20%,其中群眾滿意度評分占比不低于50%(如通過村民代表大會收集反饋),避免考核脫離實際需求。
3. 動態(tài)調整機制
四、實施要點與常見問題
1. 避免權重失衡
對策:限定經濟類權重不超過30%,增加“群眾滿意度”“矛盾調解率”等柔性指標。
2. 數(shù)據(jù)真實性保障
3. 結果應用與激勵
四、優(yōu)化建議
街道績效考核權重的設計需在政策剛性(如“一票否決”)與基層靈活性(如動態(tài)調整)間取得平衡,最終指向治理效能提升和群眾獲得感增強。具體操作可參考《楊市街道2023年度村(社區(qū))目標管理考核辦法》中的完整指標體系。
轉載:http://www.caprane.cn/zixun_detail/4453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