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防控資金的績效審計是公共資金監(jiān)管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旨在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經濟性、效率性、效益性和公平性(“4E”原則)。以下是結合政策要求、實踐案例及學術研究的綜合分析:
一、績效審計的政策框架與核心目標
1.政策依據
財政部要
新冠疫情防控資金的績效審計是公共資金監(jiān)管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,旨在確保專項資金使用的經濟性、效率性、效益性和公平性(“4E”原則)。以下是結合政策要求、實踐案例及學術研究的綜合分析:
一、績效審計的政策框架與核心目標
1. 政策依據
財政部要求(2020年):明確要求疫情結束后對財稅政策和資金使用開展績效評價,聚焦時效性、公平性和有效性,重點審查資金是否精準到位、分配標準是否科學、目標是否達成[[網頁 39]]。
審計署職能:將重大政策落實跟蹤審計納入職責范圍,包括疫情防控資金的分配、管理及效果評估[[網頁 49]]。
2. 審計目標
糾偏防弊:防止資金滯留、挪用或騙取(如廣西審計廳重點核查邊境地區(qū)資金滯撥和套取行為)[[網頁 2]]。
提質增效:推動應急管理能力提升,確保資金投入轉化為防控成效(如醫(yī)療物資保障、民生兜底)[[網頁 1]]。
二、審計內容與方法
1. 審計重點領域
政策落實:檢查防控機制健全性、預警體系有效性(如邊境地區(qū)隔離設施建設)[[網頁 2]]。
資金管理:關注分配時效性(是否滯撥)、合規(guī)性(是否挪用)及結余閑置(如深圳審計局對購買服務的“回頭看”檢查)[[網頁 30]]。
項目績效:評估應急項目目標達成度(如方艙醫(yī)院使用率、檢測設備覆蓋率)[[網頁 39]]。
2. 創(chuàng)新審計方法
“非現(xiàn)場+數據化”監(jiān)管:疫情期間以線上核查為主,結合大數據分析資金流向[[網頁 39]]。
多維度評價模型:
表:S市X街道辦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示例
| 維度 | 具體指標 | 評價方法 |
| 經濟性 | 預算編制準確性、成本節(jié)約率 | 成本效益分析 |
| 效率性 | 物資撥付時效、項目完工周期 | 時間序列對比 |
| 效益性 | 感染率下降幅度、民生保障覆蓋率 | 社會調查+數據比對 |
| 公平性 | 弱勢群體援助比例、區(qū)域資源均衡度 | 基尼系數測算 |
來源:基于S市案例的AHP-模糊綜合評價法構建[[網頁 1]]
? 三、實踐案例與地方創(chuàng)新
1. 廣西邊境審計實踐
聚焦“資金-政策-項目”鏈條:核查物理攔阻設施建設效果,揭示項目延期導致的資金沉淀[[網頁 2]]。
延伸至末端:通過走訪基層單位(如社區(qū)衛(wèi)生院),驗證資金是否惠及一線人員[[網頁 2]]。
2. 深圳購買服務審計
全流程監(jiān)督:從選項立項到績效評估,審查防疫服務外包合同的執(zhí)行合規(guī)性(如核酸采樣服務采購)[[網頁 30]]。
整改“回頭看”:追蹤上年度問題糾正情況,形成監(jiān)督閉環(huán)[[網頁 30]]。
?? 四、挑戰(zhàn)與應對策略
1. 主要挑戰(zhàn)
指標缺失:部分基層單位缺乏專項資金績效管理制度(如S市街道辦初期無專項評價標準)[[網頁 1]]。
數據壁壘:跨部門協(xié)作不足導致資金使用信息碎片化(如物資捐贈與財政撥款數據未打通)[[網頁 39]]。
2. 改進方向
構建動態(tài)指標體系:結合疫情階段(應急期/常態(tài)化)調整指標權重(如初期重時效,后期重效益)[[網頁 1]]。
強化協(xié)同監(jiān)管:推動審計與財政、紀檢監(jiān)察聯(lián)動(如廣西審計廳聯(lián)合多部門查處騙取貼息貸款案例)[[網頁 2]]。
五、總結
疫情防控資金績效審計需以“4E”原則為核心,通過科學指標設計(如分層分析法)、技術創(chuàng)新(大數據跟蹤)及跨部門協(xié)作,實現(xiàn)從“花錢合規(guī)”到“花錢有效”的跨越。未來需進一步將應急審計經驗轉化為制度規(guī)范,為重大公共危機中的資源優(yōu)化提供長效保障。
轉載:http://www.caprane.cn/zixun_detail/4499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