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描述INTRODUCTION



日程安排SCHEDULE
課程大綱Syllabus
溝通模式應用課程
課程背景:
*的馬歇爾·盧森堡博士發(fā)現(xiàn)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溝通方式,通過非暴力溝通,建立聯(lián)系,使我們能夠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,然后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。
非暴力溝通作為經(jīng)典的溝通技能風靡了很多年,可見非暴力溝通是一個經(jīng)典的、被驗證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溝通模式,在國內(nèi)也被廣大企業(yè)內(nèi)部廣泛學習,試圖解決在溝通層面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。
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,大家更加注重體驗感和效率,過往的溝通、反饋方法過于“簡單粗暴”,這種溝通模式應用在新生員工和親人身上,產(chǎn)生了大量的負面效應,降低了工作效率,增加了溝通成本,惡化了人際關系和合作精神。這也是人們更加關注非暴力溝通技能上的原因。
通過本課程,我們將萃取非暴力合作的核心內(nèi)容,力求步驟簡潔化、演練場景化、使用工具化,使得學員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完全掌握非暴力溝通的核心、解決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。
課程收益:
學會深層分析非暴力溝通的內(nèi)在邏輯
*的使用非暴力溝通詞匯
提升個人情商,改善組織氛圍
有利于上下級之間達成共同目標
有利于家人朋友的美好體驗
能夠使用非暴力溝通的語言模式解決工作中的問題
有利于人際之間減少的沖突,達成有效的互動
課程對象:
企業(yè)管理者,普通員工
課程方式:
授課+互動體驗+案例分享+場景應用+課后輔導
課程大綱
第一講:非暴力溝通的“共情”能力的構建
一、常見的“暴力溝通”的模式
1. 教育
2. 批評
3. 難堪
4. “暴力溝通”的效果
二、非暴力溝通模式
1. 理解
2. 傾聽
3. 互助
4. 提出要求
5. “非暴力溝通”的效果
三、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技能:共情力
1. 共情模式傾向的測試
2. 共情能力的構建和練習
四、為什么不能共情
1. 道德評判
2. 進行比較
3. 回避責任
4. 強人所難
第二講: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
一、非暴力溝通的核心
1. 表達你想要的,而不是批評、指責
1)表達的步驟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
2. 聽懂對方的需求,而不先解讀為批評、指責
1)聆聽的步驟:觀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請求
二、關于觀察
1. 說明事情時,表達“觀察”而不是“評判”
2. 在工作中區(qū)分觀察和評論,以及舉例
練習:這些是觀察還是評論?
三、關于感受
1. 正確的表達感受,可以更好的影響他人
2. 區(qū)分感受和想法以及工作舉例
練習:這些是感受還是想法
四、關于需要
1. 感受的背后是需要
2. 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的實操
1)表達自己的步驟
2)如何恰當表達自己的要求
3)企業(yè)內(nèi)部管理中,如何對下屬、他人提出改進意見
4)企業(yè)管理中,面對內(nèi)部的扯皮事件,如何有效溝通
3. 如何聽到他人感受背后的需求的實操
1)聽到不中聽的話時,我們的四種選擇
a責備自己
b指責他人
c了解我們的感受和需要
d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
2)如何恰當?shù)睦斫馑烁惺鼙澈蟮男枰?br />
練習:面對他人指責,我們?nèi)绾位貞獙Ψ降男枰?br />
例如:你們這個月業(yè)績怎么這么差
例如:你們某件事做的如何如何不好
五、關于需要
1. 清楚告訴對方:自己的需求
1)需求表達注意點
a避免使用抽象的語言
b借助具體的描述
2. 清楚告知對方:自己想要得到的回應
練習:提出請求
第三講:非暴力溝通的企業(yè)實操練習
一、如何傾聽
1. 傾聽誤區(qū):建議,安慰,或表達我們的態(tài)度和感受
2. 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,全心全意地體會對方
3. 體會對方的觀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請求
二、憤怒時怎么表達
1. 生氣時,批評和批責他人都無法真正傳達我們的心聲
2. 直接說出我們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們愿望得到滿足
3. 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
1)停下來,
2)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了
3)體會自己的需要
4)表達感受和尚未滿足的需要
練習:工作/生活中向他人表達要求的案例實操練習
溝通模式應用課程
轉載:http://www.caprane.cn/gkk_detail/307660.html
已開課時間Have start time
- 張揚
溝通技巧內(nèi)訓
- 高效率時間管理與團隊溝通技 李彥池
- 四把鑰匙--團隊高品質溝通 程平安
- 《行為風格辨識與管理溝通》 吳昊(
- 《結構化職業(yè)能力》 職場人 吳昊(
- 3.0-第一性原理問題分析 劉成熙
- 高效溝通與問題解決 趙海云
- 打破部門壁壘-跨部門溝通、 蔣麗娜
- 目標達成與協(xié)作溝通 曹勇
- 銷售360度內(nèi)外溝通技巧 曹勇
- 《非暴力溝通》 張瑞陽
- 《可復制領導力》翻轉課堂— 李曉慧
- 有效邀約與客戶拜訪溝通 曹勇